维生素C缺乏病的症状是什么?维生素C缺乏病怎么治疗?

维生素C缺乏病的症状是什么?维生素C缺乏病怎么治疗?

维生素C缺乏病

  坏血病(scurvy)是由于长期缺乏维生素C(ascorbicacid 抗坏血酸)所引起的周身性疾病 现时一般少见 但在缺少青菜 水果的北方牧区 或城 乡对人工喂养儿忽视辅食补充 特别在农村边远地区 仍因喂养不当而致发病。自1970年Pauling发表感冒与维生素C的关系以来 有关维生素C在体内的功能及大剂量临床应用等问题 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目录

1.维生素C缺乏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维生素C缺乏病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3.维生素C缺乏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4.维生素C缺乏病应该如何预防
5.维生素C缺乏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6.维生素C缺乏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7.西医治疗维生素C缺乏病的常规方法

1.维生素C缺乏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发病原因

  1 摄入不足如孕母营养适当 小儿出生时有适宜的维生素C储备 脐血血浆维生素C含量比母血浆高2~4倍 故3个月以下婴儿发病较少 但如孕母饮食缺乏维生素C 新生儿也可患坏血病 正常人乳含维生素C约40~70mg/L(4~7mg/dl) 可满足一般婴儿的需要 人乳中维生素C含量与乳母摄食维生素C多少成正比例 如乳母饮食缺维生素C 其乳儿可患坏血病 新鲜兽乳所含维生素C比人乳少 牛乳中含量一般只有人乳的1/4 经储存 消毒灭菌及稀释等手续后 所存无几 因此 用牛乳 羊乳或未强化乳粉 奶糕 面糊等喂养的婴儿 如不按时补充维生素C 水果或蔬菜 极易发生坏血病 年长儿发生坏血病是因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 水果所致。

  2 需要增加新陈代谢率增高时 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 生长活跃时 体内组织的维生素C含量锐减 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 维生素C的需要量相对较正常婴儿为大 应予较多补充 热性病 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腹泻 痢疾 肺炎 结核等病时 维生素C需要量都增加 如患病时间较长 且未增加维生素C摄入 易并发轻重不等的坏血病。

  3 其他因素如长期摄入大量维生素C 其分解代谢及肾脏排泄增加以降低血浆维生素C浓度 如突停用大量维生素C 可发生坏血病 孕期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 新生儿即使生后每日摄入常规量的维生素C 仍可能患坏血病。

  维生素C对人体形成正常胶原组织(collagen)是必需的 人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 需从饮食中摄取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水果及蔬菜中 水果以枸橼酸类 葡萄类 莓类等含量丰富 蔬菜则以绿叶菜 出芽的菜或豆 块茎类 薯类含量较多 人肾上腺及眼晶体中含维生素C量特别高 维生素C极易溶于水 有很强的还原性 遇以下几种情况易遭破坏:

  1 碱性环境;

  2 微量铜;

  3 蔬菜被剁 挤压 撕损后释放抗坏血酸氧化酶;

  4 加热煮沸时间过长;

  5 制就的备食菜肴放置过久。

  维生素C的结构类似单糖 普遍认为是胶原生物合成必需的脯氨酸羟化酶(prolylhydroxylase)和赖氨酸羟化酶(Lysylhydroxylase)的重要辅助因子 并可加强多种羟化酶及氧化酶的活性 由于其氧化——还原能力的可逆性 在微粒体电子转运中它很活跃 对防止胶原解聚和维持基质的完整性 都起到重要作用 在体内能使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 而促进红细胞的成熟;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 利于肠道对铁的吸收及血红蛋白的合成与形成铁蛋白贮于肝内 还能促进某些肾上腺及垂体激素 免疫球蛋白及神经递质的合成。

  有些芳香族氨基酸代谢需维生素C参与 故患坏血病时可有酪氨酸尿;新生儿期尤以低体重儿常见一过性血酪氨酸过高;早产儿如用高蛋白乳液喂养 尿内常排出多量酪氨酸和苯丙氨酸 这几种情况皆可用维生素C矫正。

  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胶原纤维形成障碍 细胞间结合质减少 牙质及骨样组织形成停滞 毛细血管出血 创伤愈合延迟 叶酸和铁代谢障碍而引起贫血等一系列病变。

  二 发病机制

  维生素C与胶原蛋白合成关系密切 维生素C缺乏时 由于胶原蛋白合成障碍 从而导致创口 溃疡不易愈合 骨骼 牙齿等易于折断 脱落;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而引起皮肤 黏膜 肌肉出血等维生素C缺乏病症状。

  由于维生素C与胶原蛋白合成关系密切 所以 由维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维生素C缺乏病的其病理变化主要在细胞间的结缔组织 尤其是在胶原蛋白中 诸如正在生长的骨 齿和血管等 骨中的病变主要是生长缓慢 软骨基质不能正常钙化 在软骨 骨干联结处的骨内可见出血 软骨基质的骨小梁断裂 有时可见脱位 分离或骨骺嵌入 骨膜下出血 成人少见 但在婴儿维生素C缺乏病中常见 由于骨膜黏附的疏松导致毛细血管出血 出血又可使大片骨膜游离 此种骨膜下出血最常见于股骨下端 肱骨上端 胫骨两端和中间肋骨及肋软骨交界处 皮肤毛细血管变脆 以致出现淤点 淤斑和血肿 由于齿龈内出血可导致齿龈肿胀 组织脆弱甚至坏疽 由于牙槽骨吸收 可出现牙齿松动;儿童的牙齿发育异常 基质形成极少 且呈海绵样牙质。

  主要病变是由于胶原的缺乏引起出血和骨骼的变化 维生素C缺乏时 胶原的主要成分羟基脯胺酸(hydroxyproline)和软骨素硫酸盐(chondroitinsulfate)减少 使胶原纤维形成发生障碍 其结果可出现下列病变:

  1 由于结缔组织形成发生障碍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缺乏结合质 以致毛细血管脆性及管壁渗透性增加 可在皮肤 粘膜 骨膜下 关节腔及肌肉内出血。

  2 骨骼病变:多在肋骨软骨连接部位及长骨端 尤期在腕 膝和踝关节附近 由于基质的形成受到影响 成骨细胞不能再形成正常细胞间的骨样组织 软骨内骨化发生障碍 但软骨基质内钙质沉着继续进行 特征是干骺端临时钙化带钙质堆积 形成临时钙化带致密增厚 成骨作用被抑制 不能形成骨组织 已形成的骨小梁变脆易折 干骺端骨质脆弱 常导致骨折和骨骺分离 原有的皮质骨和松质骨由于内吸收而出现一般性骨萎缩 骨外膜变松 由于出血倾向常可见骨膜下出血。

  3 牙齿病变:牙龈充血与水肿 或齿质细胞层退化 因胶原缺乏而牙齿松动 牙龈的病变开始是牙龈乳头增生及肉芽组织生长 后逐渐坏死 此病变常见于已出牙的小儿 病情严重者可有骨骼肌退行性变 心脏肥大 骨髓抑制及肾上腺萎缩。

2.维生素C缺乏病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维生素C缺乏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骨质疏松 维生素缺乏 胶原蛋白合成障碍 以致骨有机质形成不良而导致骨质疏松 在儿童常表现出一种突出的特征 即长骨端呈杆状畸形 关节活动时疼痛 患儿常使膝关节保持屈曲位 肋骨及肋软骨交界处明显突出呈串珠状 其角度比维生素D缺乏病(佝偻病)串珠稍尖;在凸起的内侧可扪及凹陷 本病可与佝偻病 营养不良同时存在 并发佝偻病时 在X线片上就会出现这两种病的不同表现 以致混淆不清 坏血病患儿抵抗力降低 常并发感染如中耳炎 疖病 肺炎等。

3.维生素C缺乏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典型的坏血病具有明显的症状 诊断较易 隐性与早期坏血缺乏特异性症状诊断较难 应结合喂养史及其他检查 作综合分析。

  一 喂养史和临床症状

  人工喂养婴儿未添加含维生素C的辅食 或乳母饮食缺乏新鲜蔬菜或水果 或乳母习惯只吃腌菜等 坏血病的好发年龄(3~18个月) 结合前述某些非特异性症状和喂养史 可提供早期坏血病诊断的线索 如本病已发展到一定阶段或晚期 可根据肢体肿痛 蛙形腿 牙龈及粘膜下出血等症状诊断。

  二 维生素C缺乏病

  维生素C缺乏病的发生和发展常有一个过程 首先是组织中的维生素C储备减少 进一步发展是生化缺乏 功能障碍 再进一步的发展是解剖学变化 乃至死亡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如下。

  1 前驱症状:患者发病之前 多有体重减轻 四肢无力 衰弱 肌肉及关节等疼痛症状 成人及婴儿维生素C缺乏病的临床表现有些不同 成人患者除上述症状外 早期即有齿龈松肿 间或有感染发炎 婴儿则有不安 四肢动痛 肋软骨接头处扩大 四肢长骨端肿胀(尤以股骨下端为甚 但不向前伸至关节)以及有出血倾向等 此外 出血 尤其皮肤大片出血 成人较婴儿多见;而婴儿骨骺周围出血 成人则不易见到 毛囊周围充血 成人较为多见 但不见于婴儿患者 至于骨膜下出血 皮肤溢血及齿龈出血等 成人及婴儿均可发生 婴儿发病多在6月~1周岁 其他时间也可发生;成人多在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C时发生。

  2 出血:维生素C缺乏病患者可有全身点状出血 起初局限于毛囊周围及齿龈等处 进一步发展可有皮下组织 肌肉 关节 腱鞘等处出血 甚至血肿或淤斑 小儿淤斑多见于下肢 以膝部为最多 内脏 黏膜也有出血 如鼻出血 血尿 便血及月经过多等;严重时偶有心包 胸腔 腹腔 腹膜后及颅内出血 小儿常见下肢肿胀 疼痛 患肢常保持一定位置 即两腿外展 小腿内弯 呈假性瘫痪状 此乃主要因骨膜下出血所致。

  毛囊周围出血是维生素C缺乏病最特殊和最早的临床体征之一 通常出现在高度角化的毛囊 特别是臂部和股部的伸侧及腹部 常见毛发变脆 卷曲和陷入毛囊内 继毛囊周围出血之后 可有毛囊肿胀与肥厚 即毛囊周围炎。

  患者可有贫血 贫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皮肤 深部组织出血;也可能是由于饮食中叶酸摄入不足所致 许多食物中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又含有丰富的叶酸 两种缺乏可同时存在。

  3 齿龈炎:齿龈可见出血 松肿 尤以齿龈尖端最为显著 稍加按压即可出血 并有溃疡及继发感染 重者溃疡进展甚速 短期内牙齿即因齿龈及齿槽坏死而脱落 慢性者齿龈萎缩 齿龈浮露 最后可使牙齿松动 脱落。

  齿龈出血是维生素C缺乏病的主要病症 在婴儿 常于齿龈上发生小血袋 且易掩盖初崩之乳牙 此种血袋如稍加压力 即可破裂 有时可引起大量流血 但无生命危险 成人维生素C缺乏病常伴有慢性齿龈损害 即齿龈炎 齿龈炎与细菌感染有关 但只有当维生素C缺乏 齿龈组织抵抗力降低时才会发生。

4.维生素C缺乏病应该如何预防

  维生素C缺乏病应该如何预防:

  母乳维生素C含量高 是强调人乳喂养的理由之一 孕妇和乳母的饮食应包括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或维生素C片溶于水加糖口服 其维生素C的需要量约为每日80~100mg或更多 可以保证胎儿和乳儿获得足够的抗坏血酸 诸福棠(1936)曾做过实验 只要每日摄入大白菜和白萝卜各0.5kg 母乳所含维生素C的浓度即能高达60mg/L(6mg/dl)。

  新生儿生后2~4周即应补充含维生素C多而且能被新生儿消化的饮食 如鲜桔挤出之汁 番茄汁 白菜汤 萝卜汁等 4~5月时开始喂菜泥 人工喂养的婴儿每天都应补充适量维生素C 正常婴儿维生素C每日供给量为30mg 幼儿为30~35mg 年长儿为40~60mg 早产儿则应每日给100mg为中国营养学会1988年所推荐 患病时维生素C消耗较多 应予以较大剂量。

  按以上疗法处理 轻症一般在1~2天内局部疼痛和触痛减轻 食欲好转 约4~5天后下肢即可活动 7~10天症状消失 体重渐增 约3周内局部压痛全消 同时毛细血管脆性也恢复正常 巨幼红细胞贫血经维生素C及叶酸治疗后网织红细胞显见增多 骨骼病变及骨膜下出血所致血肿的恢复需时较长 重者需经数月消失 即使骨骼病变很重也易恢复 不致发生畸形 但若不予治疗 坏血病儿可并发营养不良 出血或感染而死亡。

  1 选择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人类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动物性食物中仅肝 肾等含有少量 所以 膳食中应有足够的新鲜蔬菜 特别是绿叶蔬菜 如能经常吃些水果 则更有助于预防维生素C的不足。

  2 改善烹调方法 减少维生素C损失维生素C极易溶于水;对氧很敏感 特别是有铁 铜离子存在时更易被氧化破坏 对碱不稳定 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相当稳定 因此 在蔬菜烹调时要先洗后切 切好就炒 尽量缩短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 炒菜不用铜器。

  高等植物中 就目前所知至少有5种酶系统能催化维生素C的氧化破坏 它们是维生素C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和漆酶等 其中除过氧化物酶外 都属于含铜金属酶 这些氧化酶系统在蔬菜中含量较多 特别是黄瓜和白菜 所以在蔬菜储运过程中 维生素C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但这些酶系较维生素C更不耐热 因此 在蔬菜烹调过程中强调急火快炒 做汤时强调汤开下菜 就是为了迅速破坏这些酶系 以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另一方面 植物中所含的多酚类化合物对维生素C的氧化破坏又具有保护作用 如芦丁 槲皮酮和有关的黄酮都具有此种作用 它们不仅能使食物中的维生素C稳定 而且能在肠道中 特别是在无胃酸或低胃酸肠道病人的肠道中发挥稳定维生素C的作用。

  3 利用野菜 野果及维生素制剂很多野菜 野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如苜蓿 马齿苋 马兰头 枸杞 野苋菜 芥菜等 维生素C含量可高于普通蔬菜的数倍至10倍;野果中的刺梨 石榴 酸柳 酸枣 猕猴桃和金樱子等所含维生素C可比一般柑橘高50~100倍 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 在新鲜蔬菜 水果供应困难的条件下可以选用 维生素C制剂中国已能大批生产 亦可适当利用。

5.维生素C缺乏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 X线检查

  实验室检查

  1 禁食后血浆的维生素C浓度>6mg/L(0.6mg/dl) 可排除坏血病 但较低的浓度也不能证实坏血病的存在 临床诊断往往与血浆维生素C的浓度并不平行 标本必须在收集后的48小时内测定 人体内维生素C主要是还原型 血浆中约有80%为还原型 20%为氧化型 血浆维生素C可以反映膳食维生素C摄取情况 据研究 血浆维生素C含量与维生素C摄取量呈直线相关 但有的报告指出 血浆维生素C降至0.1~0.3mg时 也不会出现临床症状 故认为血浆维生素C只能反映维生素C摄入情况 而不能反映体内维生素C的储存情况。

  据中国研究 空腹血浆维生素C含量评价标准(2 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可分为四级:0.8mg为充裕 1.4mg为饱和。

  2 通过草酸处理的血液经过离心沉淀出现的白细胞-血小板层(血块黄层) 测定其抗坏血酸浓度 是一较好证实维生素C缺乏的方法 其浓度正常值为280~300mg/L(28~30mg/dl) 当其含量降到零值 虽无临床症状 亦表明为隐性坏血病。

  3 另一较好的方法是耐受试验 用抗坏血酸20mg/kg置于生理盐水制成4%溶液 静脉注射 如4小时后尿标本维生素C量>15mg/L(1.5mg/dl) 可以排除坏血病。

  4 维生素C缺乏时 24小时尿所含维生素C减少(正常值为20~40mg) 虽大量补充维生素C 亦不能使尿中维生素C的含量达到正常 因体内各组织都需要补充 余量可由尿排出 直到全身已达饱和 血液中含量增多之后 过剩的维生素C才由尿中排出 尿中维生素C含量因膳食摄取量及体内储存情况而改变 亦可作为维生素C营养状况评价指标。

  5 此外 非特异性氨基酸尿见于坏血病 但血氨基酸值仍属正常 酪氨酸负荷试验可见坏血病婴儿排泄的代谢产物与未成熟儿所排泄者相类似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在隐性坏血病可能为阴性 显性坏血病则试验为阳性 血清钙 磷正常 碱性磷酸酶活力减退 数值下降 与活动佝偻病所见相反 晚期有明显贫血 一般为小细胞性 当叶酸代谢受障碍时 可出现大细胞贫血。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1 压迫法: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 用两手拇指与食指在受试者的皮肤上用力夹紧1分钟 然后仔细观察受试者的皮下有无出血点 并计算出血点的数目。

  2 正压法(量血压法):按一般量血压的方式 使水银柱升高至6.7kPa(50mmHg)时或收缩压与舒张压的中值 维持此压力约15min 然后以直径60mm的橡皮圈印在受试者的肘窝部 记录圈内出血点数 圈内出血点8个为不正常。

6.维生素C缺乏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维生素C缺乏病食疗方

  1 萝卜250克 豆腐2块 豆油9克胡椒粉 香菜各适量 放锅内稍煮服食 常服。

  2 柿子椒250克 洗净 用手掰成小块 下锅用抽炒至外皮稍皱时加人盐 白糖适量和少许水 翻炒数下即可 常食。

  维生素C缺乏病吃哪些对身体好

  维生素C富含于新鲜的蔬菜水果之中 如苹果 鲜枣 橘子 西红柿 萝卜汁 土豆 甘薯 草莓 菠萝等蔬果中就富含维生素C。

7.西医治疗维生素C缺乏病的常规方法

  维生素C缺乏病西医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维生素C缺乏病轻症病人每天服维生素C200~300mg 重症300~500mg 感染时剂量应增加 分3次在饭前或吃饭时服用。如患者不能口服或吸收不良时 可用肌内或静脉注射 1次/d(婴幼儿100~200mg 成人500~1000mg) 症状明显好转时 减至50~100mg 3次/d 口服。此外 还要根据需要适当补充其他维生素 特别要注意补充同时缺乏的维生素D。合并巨幼红细胞贫血者 维生素C治疗量应加大 另给适量叶酸。

  2 对症处理

  如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 止痛。有严重贫血者 可给予输血 服铁剂。重症患者 如果有骨膜下巨大血肿或有骨折 不需手术治疗 用维生素C治疗后血肿可渐消失 骨折自能愈合 但有骨骼错位者 恢复较慢 可经数年之久。骨骼病变明显的患儿 应安静少动 以防止骨折及骨骺脱位。有牙龈出血者口腔清洁。有并发症者应针对和症状予以适当的处理。